Stereotype [典型/刻板印象/俗套]
- 刻板印象是大眾對特定社會族群或個人類型所抱持的流行信念。「Stereotype(典型/俗套/刻板印象)」或「prejudice(先入為主/偏見)」因為有多種不同的意義所以常被混淆。「刻板印象」是基於先前假定,對特定族群所作的概念標準化與簡化。
A stereotype is a commonly held popular belief about specific social groups or types of individuals. The concepts of “stereotype” and “prejudice” are often confused with many other different meanings. Stereotypes are standardized and simplified conceptions of groups based on some prior assumptions. (Wikipedia[en], 2011-1-5)
美國社會學的Stereotype 實徵研究
學者們關心的是找到標誌某個群體與其成員意象和信仰方面的特徵,這就是為什麼從20 世紀開始人種俗套(stereotype) 和種族俗套( stereotype ethniques) 受到人們關注的原因所在。為了掃清周圍的各種俗套(stereotype) ,人們進行了多種研究工作;這些研究調查主要是在美國開展的,它們具有鮮明的實驗特徵。研究最開始是借助於照片,後來就採取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調查表形式。(p.33-4)
- Rice, 1926
在1926 到1927年間,賴斯(S. A. Rice) 把九張從〈波斯頓信使〉報上複印下的照片提供給參加實驗者,並旦要求他們把照片上的人物與下列人物類別對號人座1 他們封別是:一位歐洲首相、一位美國議員、一位布爾什維克、-位金融家. .『·『·實驗結果證明了原來的假想。這種相認過程正是根據照片與原有習慣意象的相寄程度進行的。因此人們根據著裝以及嘴巴上碩大的香煙,很容易就可以辨認出酒類是私販子。不過,高貴雅致的布爾什維克(實際是前蘇聯駐巴黎大使)卻沒有被辨認出來。(p.34) - Daniel Katz & Kenneth W. Braly, 1933
他們給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百個大學生,每人發了一張表格,上面預先列有84個選定的形容詞,他們要求這一百個大學生把這些形容詞分別歸入十個不同的群體:德國人、意大利人、愛爾蘭人、英國人、黑人、猶太人、美國人、中國人、日本人、土耳其人。對以上研究的各個群體,在他們覺得最顯著的特徵下面,大學生們還需要到劃上著重線以示強調。在這種基礎上,卡茨和布吉利博士就可以描述不同俗套(stereotype)的具體內容假想的各種特徵與各個群體相對應,數字表示的是每個特徵的回答比率。黑人:迷信(84),懶惰(75),無憂無慮(38),無知(38),有音樂天賦(26),花哨刺眼(24),宗教信仰極其虔誠(22),不講衛生(17),天真(14),不修邊幅(13),不大值得信賴(12)。德國人:科學精神(78),勤奮(65),冷靜(14),睿智(32),有條不紊(31),極端民族主義者(24),進步開明人士(l6),高效率(16),樂觀(15),有音樂天賦(13),頑固(11),現實主義(11)。這種建立在列表、分主題歸類上的研究方法,其優點是簡便易行。它對社會科學領域中俗套(stereotype)研究方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p.34-5)
- (法)呂特‧阿莫西、安娜‧埃爾舍博格‧皮埃羅著,丁小會譯:《俗套與套語──語言、語用及社會的理論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Note
Metadata/Back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