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套與套語──語言、語用及社會的理論研究 / 阿莫西、皮埃羅 (2003)
Citation - 呂特‧阿莫西(法)、安娜‧埃爾舍博格‧皮埃羅(法)著,丁小會(譯)。(2003)。俗套與套語──語言、語用及社會的理論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Keyword - Stereotype, Pragmatics
目次
- 第一章 各概念的歷史
- 套語(cliché, cliche)
- 巢臼(poncif)
- 大眾話題(lieux communs)
- 習見(idée reçue, idee recue)
- 俗套(stéréotype, stereotype)
- 第二章 社會科學中的俗套概念
- 社會心理學的經驗論方法
- 俗套與偏見
- 與現實相符合的問題
- 俗套根源:人格理論和社會衝突理論
- 俗套的建設性作用
- 社會身份
- 俗套化與認知
- 俗套與社會再現描述
- 第三章 俗套、套語和文學
- 套語研究:從文體學到詩學
- 套語文體學
- 套語詩學
- 文本、想像性、社會
- 臆斷、常見論斷(doxa)、俗套(stereotype)、意識形態素(idelogeme)
- 套語和俗套的社會批評研究
- 跨文化分析與意象學
- 俗套與閱讀
- 作為閱讀建構的俗套
- 閱讀過程中的俗套
- 準文學問題
- 閱讀教學方法
- 第四章 語言學、修辭學以及語用分析
- 語言中的俗套
- 成語(locutions figées)
- 俗套語義學與典型語義學
- 完整語用理論中的論題(topoi)
- 修詞和辯證性分析
- 俗套和用語分析
- 法國用語分析學派
- 用語與檔案
- 報刊用語
- 政治用語
- 官話(langue de bois)
- 結論
本文
2.1 美國社會學的Stereotype 實徵研究
學者們關心的是找到標誌某個群體與其成員意象和信仰方面的特徵,這就是為什麼從20 世紀開始人種俗套(stereotype) 和種族俗套( stereotype ethniques) 受到人們關注的原因所在。為了掃清周圍的各種俗套(stereotype) ,人們進行了多種研究工作;這些研究調查主要是在美國開展的,它們具有鮮明的實驗特徵。研究最開始是借助於照片,後來就採取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調查表形式。(p.33-4)
- Rice, 1926
在1926 到1927年間,賴斯(S. A. Rice) 把九張從〈波斯頓信使〉報上複印下的照片提供給參加實驗者,並旦要求他們把照片上的人物與下列人物類別對號人座1 他們封別是:一位歐洲首相、一位美國議員、一位布爾什維克、-位金融家. .『·『·實驗結果證明了原來的假想。這種相認過程正是根據照片與原有習慣意象的相寄程度進行的。因此人們根據著裝以及嘴巴上碩大的香煙,很容易就可以辨認出酒類是私販子。不過,高貴雅致的布爾什維克(實際是前蘇聯駐巴黎大使)卻沒有被辨認出來。(p.34) - Daniel Katz & Kenneth W. Braly, 1933
為了能夠準確地瞭解當時美國社會中盛行的種種意象,卡哀和佈雷利博士在1933年.開始使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調查表進行研究。他們給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百各大學生,每人發了一張表格,上面預先列有84個選定的形窯詞,他們要求這一百各大學生把這些形容詞分別歸入十個不同的群體:德國人、意大利人、愛爾蘭人、英國人、黑人、猶太人、美國人、中國人、日本人、土耳其人。對以上研究的各個群體,在他們覺得最顯著的特徵下面,大學生們還需要到劃上著重線以示強調。在這種基礎上,卡茨和布吉利博士就可以描述不同俗套(stereotype)的具體內容假想的各神特徵與各個群體相對應,數字表示的是每個特徵的回答比率。黑人:迷信(84),懶惰(75),無憂無慮(38),無知(38),有音樂天賦(26),花哨刺眼(24),宗教信仰極其虔誠(22),不講衛生(17),天真(14),不修邊幅(13),不大值得信賴(12)。德國人:科學精神(78),勤奮(65),冷靜(14),睿智(32),有條不紊(31),極端民族主義者(24),進步開明人士(l6),高效率(16),樂觀(15),有音樂天賦(13),頑固(11),現實主義(11)。這種建立在列表、分主題歸類上的研究方法,其優點是簡便易行。它對社會科學領域中俗套(stereotype)研究方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p.34-5)
2.2 Stereotype 跟偏見 (負面刻板印象)
社会科学非常习惯把俗套(stereotype) 和偏见联系起来,有时甚至会把二者混为一談(社会科学词典)在俗套(stereotype)这一栏中这样注解道:「偏见更为通俗常用,但贬义色彩也更浓厚,带有感情色彩。」(p.36)
奥尔波特()其著作〈偏见的本质〉一书中,阐述说,与其说俗套是一種预先存在的反感情绪的原因,不如說它使这种反感情结合法化了。(p.38)
Stereotype 的產生並不是根據「事實」而建立的:
在加利福尼亚的某个地区,当地的人们认为亚美尼亚人不诚实,爱撒谎,欺骗人,而在当地商会的记录上却找不到任何可以支持这种观念的资料。更令人惊奇的例子发生在瓜地马拉的一个社区,该社区成员对犹太人印象不佳,而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任何犹太人。经过调查发现,该社区成员昕说犹太人是杀害基督的凶手,就把他们与当地神话中的一个弒神妖怪同等对待了。这样看来,俗套是一种丝毫不反映任何现实的想象性建构。(p.39)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报界、通俗文学又促进了俗套(stereotype)的发展。(p.39)
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对某一群体观念的形成过握是与某些俗套(stereotype)反複接触的结果,这种俗套有时是一种完整的观点,有时则是通过媒体逐渐渗透長成的。可以说俗套(stereotype)主要是一种社会学习行为。
2.3 (負面的) Stereotype 的根源
人格論(T. W. Adorno)
阿多纳与其合作者进行了关于〈权利主义的个性〉(1950)的传统研究,他们试图明白一些最窑易产生俗套和偏见的人的心理机制。这项研究是在二战后期进行的,主要是关于法西斯问题的。阿多纳研究小组把权威症候视为法西斯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一些人相对于别的人,会更容易流露出真正的法西斯倾 向。这主要是一些在幼生在时期就被置于一种强大权威之下的人──主要是一些父系的权威──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他们被迫接受一-些严格的,恒久不变的价值观,却完全没有行个人选择和批判审视的机会。而无知服从于父亲权威的儿童就会产生对权威的崇拜,在这种崇拜的作用之下,他们就会被动地接受人们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象。他们倾向于用一种简单的二卦法式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样他们非常容易接受俗套。这样,他们非常喜易被一些蛊惑人心的政害迷惑、操纵。此外,严酷的压制只会抑制对周围人仇恨情绪的流露:这不亚于打破一种禁忌。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这种攻击性就把目标转向属于外部群体的个人,来寻求发泄。这是一种導洩性质的转移。(p.43-44)
社會衝突理論(Muzafer Sherif):贬低性的俗套,还是维妒统治的一种合法工具
竞争看做形成俗套和成见的主要因素。在几个同事的协助下,西瑞夫为美国青少年组织了假日野营活动,來验证他的理论。在这些活动中,研究人员鼓励两个不同團體的出现,每个團體都有自己的规范和领导。在第一阶段中,人们把两个团体隔离开,以此来促进各个团体内部凝聚力的产生;在第二个阶段中,人们把两个团体置 于具体的竞争性的环境中。这样就造成了两个团体间仇视态度和贬低性印象的产生,而各团体间成员彼此的友好接触也因此而中断了。在第三个阶段,人们試著说服各團體对对方采取一种友善的观点和态度,而这种尝试以巨大的失败告终。两个团体,仅仅在面对外部危险,需要非常紧密的合作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合作,情况才会逐步改善。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冲突理论”把俗套的形成视为争夺有限资源造成的后果。(p.44-5)
2.4 俗套的建設性作用
- Stereotypes and social cognition / Jacques-Philippe Leyens, Vincent Yzerbyt, and Georges Schadron
「“俗套(stereotype)是一种以最高效率调节社会互相行为的结果”」 - 西亚米(Sillamy) 的〈社会学百科词典> (1980)对俗套(stereotype) 的这种作用进行了简述,认为“它是一个群体团结的一种表现,可以促进集体的凝聚力?保护其免受任何改变的威胁”。
对一种确定的观点,一种公认的意象表示赞同,可以使个人间接地宣称他对某个他意欲为加入的群体的忠心。而承认了该群体俗套的典范性,个人也在某种意义上象征性地表达了他与此群体的同一。而这样做的同时,他也用他意欲加入的某个群体的集体观点代替了他自己的判断。而他則含蓄地要求对方认可他的身份归属以作为回报。正是在这个層面,俗套体现了它有利于个人融入社会的作用;同時,它还有利于维护群体凝聚力,其成员大部分部赞同这种占主导地位的俗套。俗套的作用并不仅仅在干标志某种用属性,它同时还认可并保证着这种归属性。 (p.48)
2.4.1 社會身份(social identity)
「事實上,俗套(stereotype)首先是把“我們”和“他們”區別開來的歸類工具。」(p.49)
* 團結群體,促進群體凝聚,避免受到同化與滅亡
- 加入他群
「對一個公認意象表示贊同,可以使個人間接地宣稱他對某個他意欲加入的群體的忠心。而承認了該群體俗套(stereotype)的典範性。個人也在某種意義上象徵性地表達了他與此群體的同一。」(p.48) - 確立自我的社會身份,方便為個人定位
- 強化個人對自我的承認。自我承認是主體對自我進行的評價。
- 跨文化過程中,對俗套的抗衡與重組
- 俗套在社會群體歸類中的作用
跨文化心理學
「比如,來自於第三世界的移民在西方社會中的文化適應問題,必然會涉及到俗套問題。第一代移民不僅要經受其集體意象和所到國意象之間存在的不和諧酌考驗,還需要經受所到國對其群體,以及相應地對其個人的貶低評價的考驗。此外,他還需要與所在國對其持有的印象抗衡,這種印象是根源於所到國對其所屬群體的整體固定認識的。」(p.49)
「不同文化之間的相撞,要求移民一方對其俗套系統進行重組,而這種重組過程通常是艱難的。在法國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融入法國社會的過程中,多種多樣的重組手段發揮了很大作用。」(p.49)
動力心理學:「一種身份正是通過其動力,而在與其他社會身份的對照申建立起來的。相比於一種獨立的描述,這種研究工作旨在尋找一種意象體系的邏輯,這種邏輯將自我描述和異己描述緊密聯繫起來。」(p.51)
歸類:社會群體
「事實上,俗套(stereotype)首先是把“我們”和“他們”區別開來的歸類工具。在此過程中,一個群體獲得了一組面貌特徵,一種同一性,這種面貌特徵使得與其他群體區別開來。這種同一性是通過對同一群體成員的相似性進行強調突出,甚至誇張而得到的。個人的多樣性被縮減到最低程度,人們拒絕看見這種多樣性,或者說他們缺乏發現這種多樣性的能力。這是否就是說,自一種可疑的歸類過程開始,對自己以及他人的認識性質就是錯誤的。」(p.49-50)
而對於由塔基菲加(Henri Tajfel) 1969 年由引入的“社會身份”理論的代表人物而言,即使是歪曲現實的俗套都有一定的作用。事實上,如果我們有強調同一群體內部成員(群內,in-group)相同點的傾向的話,那經常是為了抬高我們自身的身價,損害群體之外的(群外,outgroup)別人。(p.50)
〈民族心理雜誌〉之後的〈民族心理學〉刊物中,我們可以技到在這個領域中進行的相關的眾多具體的研究,以及總體的思考。這門學科的一個分支叫做“意象學”,或者叫做“一民族對自己(自我意象)和外部民族(異己意象)印象內容分析學”。這神思潮,即借助於調查和測試而得出各民族對自己以及且他民族的俗套,在社會心理學領域是很盛行的。(p.51)
2.4.2 認知科學
「認知研究並沒有把俗套看成一種過度概括性的、應該受到批判的醜象,恰恰相反,這個領域認為,使用俗套是-種極為正常的方法和措施。認知研究提出要對俗套在一般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的獲取、轉化和儲存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在每個人對他人進行觀查、再現和回憶的過程中,先建的集體模式到底起著什麼作用呢?那些無關的信息,或者說是不可靠的信息,是在什麼情況下被發現,列入考慮對象的範圍之內,並被接受的呢?我們發現,此類問題涉及的是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的各自的精神活動。」(p.52-3)
〈俗套(stereotype)和社會認知〉Leyens, J.-P., Yzerbyt, V., & Schadron, G. (1994). Stereotypes and social cognition. 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萊延(Lvyens)、伊澤比特(Yzerbit)與夏德隆(Schadron) 在著作〈俗套和社會認知〉中….強調使用俗套是正常、合理,且極為有益的。分類步驟和模式化步驟,對個體功能絲毫沒有排斥,它們對認知是必不可缺的。(p.55)
2.5 俗套與社會再現描述
第三章 俗套、套語和文學
文學領域的研究問題領域包含:
- 套語作為文體學和詩學的研究對象
- 作品的社會再現描述。文學批評,其中包括羅蘭,巴特的著作、社會批評學以及意象學、對臆斷(doxa)以及習見的表現,還有文化種族方面的俗套在文學文本中的使用
- 俗套與套語在閱讀理論和接受理論中
3.2
羅蘭·巴特對現代神話的研究,以及他對符碼(code)和臆斷(doxa)的思考開啟了另外一個俗套研究的領域。…巴特認為,俗套已經成為所說的同屬形式,成為論點力量的象徵。這是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的觀點作為真理般進行論斷、闡述的能力…。陳述者,無意間總是受制於俗套和習見的。俗套是作為己說的象徵形式出現酌,一種題寫在語言內部的形式:「構成語吉的符號,只在被認出的情況下,它們才存在;也就是說,僅僅在重複的時候[才會存在]。符號是尾巴主義的、群居性質的;每個符號中都潛伏著這個魔鬼:一個俗套;只有在撿起語言中被用濫的東西的時候,我才能夠講話。」(p.72-3)
note: doxa 或可譯為「泛論?」
3.3 閱讀
讓·路易·迪費( J. -L. Dufays)在其著作〈俗套和閱讀(1994)中,對閱讀理論中使用俗套的不同方法進行了研究。俗套已經被延伸到所有的慣常模式範圍中去,讓·路易·迪費認為俗套就是閱讀的基礎所在。對他而言,“學習閱讀,首先就是學習掌握一些俗套”,也就是尋找某個特定團 體所公認的模式和一些固定用法。(p.90)
Note
Metadata/Backlinks
.
file link - Google Schloar, X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