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ools

Strength of Weak Ties, SWT [弱連結優勢理論]

Mark Granovetter(1973)的博士論文,研究波士頓地區數百位就業者,發現有56%的受訪者是透過個人關係找到工作,而18.8%是透過公開媒體管道(如徵人廣告、人力仲介、獵人頭)找到工作,20%是透過自我推薦找到工作。令人意外的事情是,這些實際有助於找到工作的人際關係,大多只有微弱的關係:只有16.7%屬於經常往來,55.6%屬於偶爾,28%屬於很少互動的人際關係。

Granovetter 認為,由於強連結關係的朋友,與自己所掌握的訊息差不多,因此若要取得與以往不同的新訊息、新想法、新工作,弱連結會比起強連結作用更大。

  • 人總是由經由弱連結的人際關係網絡接受新資訊,因為人與其強連結網絡通常都具有相同的資訊。
    • 弱連結的優勢: 從理論策略來看,與其他群體擁有很多弱關係的個人,能把各種非多餘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優勢,正如在求職時與別人進行競爭時所作的那樣。(Granovetter, 2002:[2006, p.59]1))
    • 強連結的功能: 人們會諮詢其強連結對象,以進一步決定資訊接受後的行動;即,強連結網絡扮演的是一種資訊評估的功能。
  • Joung-Im Kim (1986): SWT 包含三概念:
    • tie strength: 節點強度: 兩人間的關係強度。未有標準的操作定義。
    • instrumentality: 工具性: 兩方提供彼此資訊或資源的程度。工具性概念等同於LIS 中的將有用的資訊給予使用者使用。
    • bridgingness: 橋接性: 一網絡成員能透過焦點成員連結其他網絡成員的程度。
  • Boorman (1975, on investing in weak ties) 投資弱連結關係

Readings

1)
Granovetter, M. (2002). A theoretical agenda for economic sociology. In M. F. Guillén, R. Collins, P. England & M. Meyer (Eds.), The new economic sociology: Developments in an emerging field (pp. 35-59).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