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錄學
語源
- 「目」的本義是人眼。引申為孔眼。《韓非子﹒外儲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引申為木節。《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引申為條目、細目。《論語﹒顏淵》:「請問其目。」注:「知其必有條目,故請問之。」引申為書籍的篇目。《漢書﹒藝文志》:「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李瑞良,1993:1)
- 「錄」的本義是刻寫。《說文》:「錄,刻木彔彔也。」古代用刀刻寫,故或從刀旁。引申為記載、敘述。《公羊傳﹒隱公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於外,大惡書,小惡不書;於內,大惡諱,小惡書。」這裡「錄」的意義是詳細記載,與「略」相對。引申為簿籍。《周禮﹒天官》:「皆辨其物而莫其錄,以書揭之,以詔上之小用賜予。」錄指序列名物吹序的簿籍。上引《漢書.藝文志》所謂「錄而奏之」,則作為動詞, 指列舉全書篇目和敘述全書大意。(李瑞良,1993:1)
- 目、錄二字連稱,始於西漢劉向父子。《文選》卷二十二王康璩「反括隱詩」李善注有「劉向 《列子目錄》曰」云云, 可見劉向《別錄》書中已有「目錄」一詞。同書卷三十八任彥昇「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劉歆《七略》, 也有「《尚書》有青絲編目錄」一語。從此以後,目錄一詞逐漸通用。(李瑞良,1993:2)
目錄的結構
中國傳統書籍目錄,包含了:
- 著錄事項: 書籍的外部特徵。如,書名(篇名)、作者名、篇卷、版本等等。
- 序
- 總序(全書凡例或說明)
- 部序(大序)
- 類序(小序)
- 解題: 解題亦稱敘錄、提要
著錄事項 | 類序 | 解題 | |
劉向 別錄、七略 | V | V | V |
班固 漢書藝文志 | V | V | |
舊唐書 經籍志 | V |
中國目錄學家
- 兩漢
- 劉向、劉歆: 七略, 別錄。 奠定目錄結構,作六分法,訂出收錄範圍
- 班固: 漢書藝文志。 建立史志目錄慣例。
- 魏晉隋唐
- 宋元明
- 清
- 四庫全書總目
- 章學誠 校讎通義
中國目錄方法
互著 -
凡一部書的內容可以通於兩類或兩類以上的學術時,則可依其可以隸入的部類分辨重複著錄,一個是主類,其他處則於目下註明互見某類。此詞彙創於清代章學誠之《校讎通義》。方法的起源是明代祁承業的「通」法。(昌彼得 & 潘美月, 1986, p. 82)
別裁 -
凡一部書之中括有若干著作,這所附著作的內容與原書不隸屬於同一部類者,則將其篇卷裁別出,標注於它應歸入的部類,並註明它原在某書之內。此詞彙創於清代章學誠之《校讎通義》。方法的起源是明代祁承業的「互」法。(昌彼得 & 潘美月, 1986, p. 82)
References
- 李瑞良(1993)。中國目錄學史。台北:文津。
- 昌彼得, & 潘美月. (1986). 中國目錄學.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