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ools



Communication in design / Sonnenwald (1993)

Citation - Sonnenwald, D. H. (1993). Communication in design.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Brunswick.

Keyword - qualitative research, case study, design context, information behavior

abstract

  • 研究動機與定義說明
    • 許多設計情境包含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對互動的需求,以其獨特的團體或個人觀點,以求得對於工作活動、社群團體、與個人信念的行動理解。
    • 在這些情境中,需要有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之間的溝通,才能成立「設計」這個基礎的互動過程。
  • 研究問題
    • 雖然設計的溝通對設計成果有莫大的影響,但是在團體中的溝通往往有許多困難。
  • 研究目的
    • 透過對築屋,專家系統,與電訊網路架構管理系統這三種設計情境的質性分析,本研究發展一描繪這三者特性的描述模型。
  • 研究分析與成果
    • 模型中描述設計進程中的階段、角色、與基調(themes),與團體內溝通網路;並認為設計是一種「對抗的協同」的過程。
  • 研究貢獻
    • 這是邁向預測性設計模性的第一步,並提出建議,以期能協助相關人士進行更有效溝通,以改善設計過程與最終成果。

introduction

overview

  • 研究問題
    1. 在設計過程中,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間如何展開其溝通?在設計過程中是否存在影響此溝通之整體架構?
    2. 在設計過程中,是否會顯現這些溝通角色?
    3. 在設計過程中,團體間溝通的本質為何?特別是其溝通基調與網路為何?
    4. 在設計過程中,團體內溝通的本質為何?在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的團體內網路是否有所差異?(p.1)
  • 以往,系統設計開發的問題
    • 資訊系統的系統功能與人機介面之間的功能與需求的整合問題
    • 在企業與技術環境改變,與職務功能經常變動的情況下,此問題更加嚴重。
    • 導致,使用者認為系統不易使用,並且無法提高生產性與解決本應處理的問題。
  • 當前,系統設計開發問題的處理
    • 系統設計者與開發者認識到,系統是使用者的在社會情境中的個別認知工具(customized cognitive tool),以協助其處理工作事務,作出決策,與解決問題。
    • 系統設計情境包含了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但是三者之間的溝通有其困難。
      • 設計團隊的溝通問題 (Bekker & Vermeeren, 1992)
      • 使用者與設計團隊的溝通問題 (Long, et., 1983)
      • 溝通不良導致設計專案失敗 (Brooks, 1982; Kraut & Streeter, 1993)
  • 個案立意抽樣原則:選擇有三種角色的設計個案
  • 研究分析方法,與分析結果結論

research approach (研究方法)

如何回答研究問題的方法。目標是發展出一設計的描述模型,以描繪出在創造產物時,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的溝通。

  • 透過文獻回顧,發現無法只用成果報告與小團體溝通文獻,來回答研究問題
  • 因此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將以三個個案,根據相關人士在多元設計情境中的溝通行為與溝通感知,發展一設計溝通模型。
  • 模型建構的方法,使用一般社會科學建構模型的方法,分為開發,擴展,與綜合三個階段。(Figure 3)
    • 開發階段:透過對兩個設計情境個案的歷史資料,小團體溝通文獻,與設計文獻的分析,發展出初步的模型。
      • 研究方法:內容分析
      • 個案抽樣:個案歷史文件,因為設計時間通常很長,透過文件可以取得多元的設計情境資料。十個月的家屋設計,四年的專家系統設計。
      • 資料類型:觀察者與參與者的書寫與口述回顧紀錄,
      • 資料來源:出版或未出版的專案文件。
      • 資料分析:(1)發現(設計)事件順序–sequence,(2)溝通角色–who,(3)溝通內容–what,(4)如何溝通–how。
      • 分析結果:整合相關文獻所提供的行為模式(pattern),將這些設計的溝通模式概念化,描述出初步的模型。
    • 擴展階段:透過實地探究設計工作的情境,擴展初步模型,以能成為更一般化的設計溝通模型。
      • 研究方法:實地研究。
      • 個案抽樣:大型企業的電訊網路架構與管理系統設計。
      • 資料類型:非結構訪談,參與觀察,社會計量調查,文件收集分析,重大事件訪談。
      • 資料來源:設計參與人士(訪談觀察),企業中其他人士(訪談觀察),技術文件,會議記錄,投影片,備忘錄。
      • 資料分析:(1)溝通角色–who,(2)溝通內容–what,(3)如何溝通–how。設計階段、角色、基調透過初步模型的架構分析。
      • 分析結果:擴展初步模型;發現設計參與人士如何象徵性地建構其設計溝通世界。
    • 綜合階段:整合發展階段與擴展階段的結果,以建立更一般化的描述模型
      • 回答研究問題
      • 描述設計階段與角色的演進,設計團體間與團體內的溝通網路與基調。
      • 提出「競爭地合作」概念,來理解設計中的溝通現象。
  • 使用此研究方法的原因
    • 三階段的研究方法,較單一階段或單一研究方法更能反映設計情境的多元、多面向本質。
    • 使用多重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以利透過三角檢核法(triangulation)來增加研究結果的信度與效度。

some translation concepts

situation: 情境/ 環境/ 狀況
communication: 溝通/ 傳播
process: 過程/ 程序
model: 模型/ 模式
pattern: 模式
phase: 階段
role: 角色
theme: 基調/ 主題
participant: 相關人士/ 參與者
group: 團體
intergroup: 團體間
intragroup: 團體內
triangulation; 三角檢核法/ 三角交叉檢核法/ 三角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