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librry science / Shera, J. H. (1976)
Citation - Shera, J. H. (1976). Introduction to librry science: : Basic elements of library service.
Keyword - Library science
鄭肇陞 譯. (1986). 圖書館學導論─服務基本原理 . 新竹: 楓城出版社.
序言
- 圖書館是個人文學科
「圖書館學儘管對科學的運用日益增加,何社會科學的關係亦趨密切,本質上仍是人文學的。它屬於人文學,因為它基本上是有關人類心智和人類經驗紀錄兩者之間的那份撲朔迷離的關係。圖書館學可以是一門社會科學,因為圖書館這種制度是社會的產物,它的目標在於幫助個人了解自己和他所處的世界,以達到社會進步。不過圖書館也和人這個理性動物有相當的關係,因此它主要是一種人文事業。」(p. 7)
「過分偏重科學技術和行為主義者的社會活動,可能會使我們忘卻個人和他的需求,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p. 7)
溯自古老的閃莫
本章由歷史的角度,探究圖書館的本質。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istory)
- 東方(近東, 兩河流域)
古代希臘羅馬 中世紀 中世紀時的回教世界 中世紀時的西歐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啟蒙時期 十九世紀的歐洲 美國圖書館運動 殖民地時期的圖書館 聯誼性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的濫觴
圖書館與社會
圖書館是社會機構 (social institution)
「圖書館的興建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圖書館的發展不僅與知識進步息息相關,而且與文化結構的變化和價值觀念的變遷密切相關。」(p. 31)
「圖書館作為一種社會機構,就像是社會的一般個人一樣,都必須扮演某種角色,其角色的範圍則依所隸屬的文化及制度而定。作為傳播系統的一部份,圖書館傳統的角色是保存與傳遞文化資產。」(p. 37)
文化本質三角形 社會認識論 ([Social Epistemology]?) 「圖書館員專有的研究應該是人–個別的或集體的人。數十年前,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研究所的 Douglas Waples 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研究閱讀的社會效能。但他所作的,僅止於問了幾個基本的問題,及為新學科奠定了基礎。此學科我後來稱之為「社會認識論([Social Epistemology]?)。用此名詞,我提議一項新的研究或科學,他將不是古老的大眾傳播的重整,而是關於知識本身的知識。知識的發展與擴增,早已成為研究的對象,尤其是哲學家研究的對象;但是知識如何調整、如何統合、如何發生作用,則幾乎仍是無人探討的一門學問。 從最遠古起,我們就有了邏輯的理論和科學方法,我們略知科學知識如何累積,如何世代相傳下來,在這一方面的探求,科學史家的幫助很大。哲學家們早已思索過知識的本質、來源、方法及其確實性。但認識論的研究則時常在個人智性程序上打轉。心理家將哲學家的沉思帶進實驗室,而在檢討知識的發展和知識對行為的影響方面的研究,略有進展,但仍僅止於個人而已。認識論者和心理學家,對於複雜的社會智性的差異和知識的統合,尚未能發展出一套合理而可解的系統。社會學者和文化人類學家,雖注意人類的集體行為,卻很少留意到塑造社會結構的智性的力量。」 「社會認識論,提供圖書館員一個實際有用的哲學研究架構,從這個架構可以觀察並了解社會知性發展過程的複雜性–了解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獲致知適合社會環境的總體認知。 這個學科的重點,應著重於全部社會模式的各種傳播形式的產生、流通、統合、以及消費。由這個學科,將產生一種關於知識和社會活動交互作用的新知識體系。」(p. 38) Osiris 的神話 、 圖書館中書的本質 Milton 在其 Areopagitica 一書中,將真理比作 Osiris,再死後被散為千段,後來尤其妻子 Isis 努力搜尋所有的身體而拼湊復活。
「就像忠誠的 Isis,圖書館員必須含悲搜尋破碎成一千片的真理,他是被人類經驗所割碎的。優秀圖書館員的動機,並非通常所說的愛好圖書,而是愛好真理–無論它在何處以何種方式出現。知識的終極乃是智慧,智慧乃是全面理解真理的力量–圖書館員專業精神即基於此。它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為各色各樣的廣大讀者服務。」(p. 41)
「圖書館就如同選集,在有關選擇、安排、和詮釋的基本原則方面,須以整體來看。而圖書館員與編選家不同的是,圖書館員時有將圖書視為單純的物質對象的危險,而實際上它們所參與關聯的是形而上的實體,具有多方面影響讀者思想和行為的能力。」(p. 41) 延續 MacLeish? 的說法,Shera 表示「圖書館的價值,在於群典的集體意義。圖書的大雜碎並不是圖書館,它只是圖書的集合。真正的圖書館員是文選的編輯,是花環的編織,是 Isis 的後裔。」(p. 42)
「書是實體的物件,… 不過我們所關心的並非圖書的物質形式;它可以有許多形狀和各種大小。圖文記載可以是錄音帶、唱片、影片,而仍不失為圖文記載,它是創造者所賦予的物質型態。我們在此所注意的指向,是書之為智性(intellectual)產物,這才是圖書館員主要關注的事。」 (p. 54)
「McLeich 提出,一本書和圖書管理其他圖書放在一起,是否會改變其特徵問題,也因此擴展了我們對書之性質的探討範圍。… 他相信一本書和相關的書籍合在一起,可以在圖書館讀者心中,喚起許多單獨一本書所無法引起的觀念、關聯、和深刻的思路。因此,一所真正的圖書館,並不只是一連串偶然情況下聚在一起的書堆而已,而是為刺激讀者作有目的思考而設計的有意義的創置。兩本書,就像兩顆腦袋,要勝過一本。在藏書中添增一本書或淘汰一本書,會改變整個藏書的性質,改變的性質要視該書的重要性而定。因此,圖書館藏書的建立,本身就是學術的創作行為,如果圖書館員要當『智性之屋』的建築師,他就必須了解書和人,以及人對於書的使用情形。」 (p. 56)
圖書館的整合價值
「圖書館可以成為統合的總管人,統攝這個時代的智性生活,而將人類溶合於環境整體中。綜合創造人類的知識以提高人類的智慧,乃是圖書館員對人類智性生活所能做的最大貢獻之一。圖書館員是秩序和關係的能手,關係使『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選來與其他書籍共同締造一個圖書館。』 (p. 43)
知人與知書
- 圖書館並非唯一獲取知識的管道
「重要的是圖書館員能以正確文化眼光看圖書館,認清自己在整個資訊搜集與傳播過程中的地位。圖書館固然重要,卻非人類獲取資訊和間接經驗之必要條件。」(p. 50)
「圖書館之成立是為了模物美一個需要它的人,因此,當需要圖書館的人未能實際利用它時,圖書館員變覺得失望沮喪。… 因為圖書館員假設讀書是每個人的天性,且為生存所必要,…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和我們一樣;對許多人而言,閱讀只是在他們清醒的時間的一小部份。」 (p. 50)
* 圖書館對人的認識
「圖書館員,尤其是公共圖書館員,慣於說『一般讀者』,好像他們是某種生物和心理標本,有特定的方法可以確認、定出特徵或引起動機似的。但是這種『一般讀者』與『經濟人』一樣,是不存在的。每一位讀者在他的眼光中都是特別的,因此應該受到圖書館員個別的待遇。」 (p. 51)
「圖書館員要當『智性之屋』的建築師,他就必須了解書和人,以及人對於書的使用情形。」 (p. 56)
機械之神
描述圖書館事業中,所使用的新資訊技術。
圖書館學新境界
描述文獻學到資訊科學的發展,與資訊科學對於傳統圖書館學的挑戰。
結構、組織和紀錄
描述圖書館的分類,圖書館專業相關的組織機構,與學科相關的期刊文獻資料。
教育和研究
圖書館和資訊服務:國家發展計劃要素
Note
Metadata/Backlinks
.
file link - Google Schloar, X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