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Edward de Bono's Thinking Course) / Edward de Bono (2009)
Citation - Edward de Bono. (2009)。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Edward de Bono's Thinking Course)。臉譜出版社。
Keyword -
Content
- 思考是一項技能:學校沒教的思考力
- 正面.負面.有趣面:戴上思考的眼鏡 – PMI
- 如果選項有兩個,選第三個: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 – L-Game, APC(Alternatives-Possibilities-Choices,替代可能選擇)
- 沙盤、膠盤還是黏液盤?思考是為了不必再思考 – 心智模式的形成與運作, 心智模式的自組織, 辨識、抽取模式、歸納、分析
- 錯誤、意外和幽默:從既定的模式中脫逃 – Lateral Thinking
- 要資訊,更要思考:射擊式問題.釣魚式問題 – CAF, C&S, FI-FO
- 戳破邏輯泡泡:想想其他人在想什麼 – EBS, ADI, OPV
- 用思考帶領直覺:用知覺改變感覺 – HV&LV(高價值與低價值)
- 跳脫框架:決策前後的思考
- 學校沒教的運作力:拆散卡住你的條件匣 – AGO(標的-目的-目標)
- 我是一個思考者!練習練習再練習
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
起源與定義:
我第一次想到「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這個名詞, 是在1967年的一次訪談中,如今它已經成為英語詞彙的一部分,而且廣受使用。這是因為,我們確實需要有個詞彙來形容涉及改變知覺和觀念的思考方式。「創造力」的含義太廣泛也太模糊,它涵蓋了藝術表現和各式各樣的事,但與改變知覺和觀念沒什麼相關。水平思考是個深思熟慮且嚴謹的程序,也有些工具可以輔助。 (p.68)
水平思考的目的,是針對模式轉換提供一個更為審慎的方法,而不單是依賴犯錯或意外。水平思考追求的,是經由深刻的理解而達成模式轉換。 (p.68)
水平思考可精確地定義為「模式系統中裡的模式轉換」。要解釋模式系統的性質得花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不妨用普通的字眼形容: 以不同方式看待事情的能力。 (p.74)
水平思考是一種心態,同時也是一些明確的方法。所謂心態,指的是願意嘗試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它體會到任何看待事情的方式只是眾多可能方式中的一種, 它也明瞭心智如何利用模式, 和逃脫既有模式以轉換到一個更佳模式的必要性。這其中沒有任何神秘可言。 (p.75)
水平思考與創造力的不同:
我時常自問:既然「創造力」這字眼似乎相當適用, 為什麼還有必要發明「水立思考」這個詞彙? 答案是創造力這個詞彙並不適合、也不足以形容我用水平思考所要表達的內容。……(p.73)
如果這個人能夠有效表達或與人溝通其獨特的知覺,我們會認為他有創意, 也珍視他讓我們可以透過新的知覺看世界的貢獻。我們認可創造力。然而,這個人可能會受限於該特別的知覺:無法改變知覺或以其他方式看世界, 因而在此同時, 許多有創意的人其實是「死板的」。這完全無損於他們對社會的價值, 以及他們透過其特殊知覺所發揮出的創造能力。但是在「水平思考」裡,我感興趣的是改變知覺的能力和持續力。顯然這樣的人真的有創意,卻不是水平思考者;部分有創意的人則是兩者兼具。(p.73-74)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幼童身上。假如出個題目給九歲左右 的小孩,他很可能會想出一個極具原創性的解答,因為他不受限於舊有的方法,所以他的方法既有想像力又富原創性。但是這個小孩也許不願意尋找,或者無法找到不同的方法;因此他既有想像力又富原創性, 但同時也是死板的。(p.74)
使用「創造力」的另一個為難之處在於, 這個詞彙帶有價值判斷的意味。沒有人會把自己不喜歡的新構想稱之為「有創意」。水平思考是中性的程序。有時候我們確實好好想過,但卻毫無成果; 有時候我們做了也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只是沒有比現有的想法更好; 有時候(偶爾)我們做了也想出了一個比現有想法好很多的新主意。在這三個事例中,我們都可能用到水平思考。 (p.74-75)
水平思考的方法
踏腳石: po 假設激發法
我在許多年前發明 po 這個字眼。它源自於下列這些字如: hypothesis (假說)、suppose (假定)、possible (可能的)和 poetry (詩)。這些字都包含 po 這個音節, 也都描述了某個構想的「未來效用」:這個想法會引向何處? 經過我們的思考會得出什麼結果? 某種程度上,它們都是激發的狀況而非敘述性的狀況。po 這個字眼意味著直接的、審慎激發的,因此意思比前面幾個字更為強烈。舉例來說, 「假說」應該具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但是 po 可以激發自覺其不合邏輯。簡言之, po 代表了 provocative operation (激發行動)。 (p.78)
激發的最佳定義如下「直到說出來以前,或許並沒有什 麼理由說某些事。」 (p.78)
逃脫法
要辨識那些我們在某個情況下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實際上非常困難。為了能夠逃離,我們試著放個特殊的記號,或改變它,或者找尋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替代路線。(p.82)
「理所當然」這個用語,是辦誡我們常用模式的方法之一。(p.82)
隨機刺激法
隨機刺激的來源是不特定的對象、文字、 人、雜誌或展覽,重點是不能選擇,因為如果能選擇,就會選擇與當下想法有關的,結果是強化而不是改變既有的想法。問題只在於讓自己置身於隨機的影響之中,或者是審慎地創造一個。
最方便的形式是隨機的文字。你可以指定字典的某一頁及該頁某個位置上的字,如此即可得到一個隨機的文字。你可用倒數方式找到字。為了簡單起見,你可以繼續下去,直到碰上最接近的名詞為止。 (p.84)
隨機文字的作用是先堵住已有的思考路徑,再轉向那些原先隱藏不用的路徑。(p.84)
決策前框架(decision pre-frame)
- 背景
- 需求
- 時程
- 型態(決策結果的類型)
note: 如果決策的目的是為了訂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那麼決策前框架可以視為一種描繪問題的架構。
Quotes
對批判性思考的批評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是思考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本身仍有不足的地方(p.14):
批判(critical)一字源自希臘文kritikos, 意思是判斷。 雖然判斷思考有其作用與價值, 但缺乏生產(generative)、成效(productive)、創造性(creative)和設計(design)等非常重要的思考層面。 如果讓六位訓練有素的傑出批判性思考者團成一桌, 一起討論, 除非當中有人提出建設性的提議, 不然他們只會原地踏步, 無法進一步達成任何結論。 即使是建設性的提議, 一開始也會招致所有其他人的批評。 (p.15)
村莊維納斯效應(Village Venus effect)
在之前的著作《實用性思考》(Practical Thinking)中, 我創造了一個名詞「村莊維納斯效應」(Village Venus effect)。偏僻村莊的居民(在網路發達前)認為, 村子裡最美麗的女孩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 直到看到其他的姜女前, 他們不相信會有比她更美的。這種現象, 也時常發生在科學界、工業界、政府部鬥及其他領域。因為很滿意於現有的, 我們無法相信還有更好的一一除非我們願意想像會有更好的,不然我們不會有尋找的動機。只有領悟到這一點, 並且堅決行動,我們才能開始設想替代選項一一另一方面, 即使明知大多數的情況下應該不會發現有任何更好的, 仍然願意投資思考的時間。 (p.38)
波諾第二定律
「看起來像證據的,或許只不過是因為缺乏想像力。」(p.38)
詮釋: 若對一個解釋/證據沒有任何問題(或無法證偽),那不表示這個解釋為真,而只是因為提不出問題的人缺乏想像力。
思考的目的是為了不必再思考
如果我們連過個馬路都得先分析所能獲得的資訊,並且試驗不同的方法,那麼沒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是過不去的。 我們不會花一個月的時間過個馬路,因為我們的心智不是以這種方式運作。我們會在適宜的時間過馬路,因為心智的設定是要「極度缺乏創造性」,要不然就會很沒效益。
心智(在知覺過程)有個內定的方法,藉此將接收到的訊息有條理地編列、歸入模式中…. (p.54)
一旦建立起模式,心智就不再分析或區分資訊,而是以足夠的資訊啟動模式;然後心智便自動依循模式走,就如同汽車駕駛在熟識的街道上開車一樣。所以路上只要有不明物體以一定的速度移動,便會立即認定它是一輛來車。
心智的模式譜系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質: 除非有其他競爭模式,否則任何與既有模式隱約相似的東西都會比照處理。這情況與山脈的分水嶺沒什麼兩樣:除非還有其他山脈存在, 不然落在遠處的雨水,終究還是會流到山谷中央。我們可稱之為「模式的集中」…(p.54-55)
知覺的目的是要建立模式,然後使用它們。就如同我早先 所說的,思考的目的是要找出類似的模式,免得我們還得再思 考。我們可以在很多標題中看到這樣的模式應用。 (p.59)
PMI
正面.負面.有趣面:戴上思考的眼鏡 – PMI
Note
Metadata/Backlinks
.
file link - Google Schloar, X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