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ools

Memory [記憶]

記憶結構

記憶的結構:人的記憶並不像「瓶子」一樣,而是一複雜的互相相關記憶系統。上圖(Fig.4)描繪人的記憶系統。資訊輸入之後,經短期記憶,分別由情感系統、工作記憶系統、動作系統處理,最後進入長期記憶。(see memory)

Key memory systems of the brai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的限制

  • “All incoming information is organized and processed in the working memory by interaction with knowledge in long-term memory. The limiting feature here is that working memory can process only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psychological units (five to nine) at any one moment.” | 所有進入記憶系統的資訊,都會在工作記憶階段,藉由與長期記憶的知識互動,以進行資訊的組織與處理。此處的功能限制在於,工作記憶同時只能以有限數量的心理單元(五到九個)處理資訊。
    “This means that relationships among two or three concepts are about the limit of working memory’s processing capacity.” | 這表示工作記憶的能力只限於同時處理兩到三個概念間關係。(see memory)

陳述記憶與非陳述記憶

  • Squire, L. R., & Kandel, E. R. (2001). 透視記憶 (洪蘭, Trans.). 台北: 遠流.

將記憶區分為「非陳述性記憶(nondeclarative memory)」:改變行為但無法以回憶表徵;與「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能被有意識的回憶的記憶。因此,也許,可表徵性是這兩類記憶的區分。非陳述性記憶的部分,介紹習慣化、敏感化、古典制約這三種行為與其分子生物學的腦神經機制。陳述性記憶則介紹記憶的登錄、儲存、提取、遺忘等行為與其腦神經機制。第三部份由短期記憶如何轉變為長期記憶的相關研究介紹記憶儲存的分子機制,與學習、知覺發展、遺忘等等。這個部分比較應用,但是好像也比較沒有系統。

不變表徵

  • Hawkins, J., & Blakeslee, S. (2006). 創智慧:理解人腦運作 (洪蘭, Trans.). 台北: 遠流. 第六章,不變表徵的形成

Hawkins 認為不變表徵的形成是人類知覺的基礎。透過皮質與腦神經對於感官的階層化處理,人可以辨識感官區別物體。

記憶的腦神經機制

  • Hawkins, J., & Blakeslee, S. (2006). 創智慧:理解人腦運作 (洪蘭, Trans.). 台北: 遠流.

第四章,記憶。基於神經科學對於人類記憶的研究,Hawkins認為人類的記憶運作是新皮質部分記憶的提取,而解決問題與產生行為。Hawkins認為人類的記憶系統異於電腦的記憶系統有以下四點:

  1. 新皮質的記憶儲存的是序列型態的資訊:時間的序列
  2. 新皮質記憶系統的提取是自體聯結型態:只要輸入部份或是變形就可以提取全部
  3. 新皮質儲存不變表徵(invariant representation)型態的記憶
  4. 新皮質以階層性的型態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