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in design / Sonnenwald (1993)
abstract
研究動機與定義說明
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研究分析與成果
研究貢獻
introduction
overview
研究問題
在設計過程中,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間如何展開其溝通?在設計過程中是否存在影響此溝通之整體架構?
在設計過程中,是否會顯現這些溝通角色?
在設計過程中,團體間溝通的本質為何?特別是其溝通基調與網路為何?
在設計過程中,團體內溝通的本質為何?在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的團體內網路是否有所差異?(p.1)
以往,系統設計開發的問題
資訊系統的系統功能與人機介面之間的功能與需求的整合問題
在企業與技術環境改變,與職務功能經常變動的情況下,此問題更加嚴重。
導致,使用者認為系統不易使用,並且無法提高生產性與解決本應處理的問題。
當前,系統設計開發問題的處理
個案立意抽樣原則:選擇有三種角色的設計個案
研究分析方法,與分析結果結論
research approach (研究方法)
如何回答研究問題的方法。目標是發展出一設計的描述模型,以描繪出在創造產物時,使用者、設計者、與開發者的溝通。
透過文獻回顧,發現無法只用成果報告與小團體溝通文獻,來回答研究問題
因此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將以三個個案,根據相關人士在多元設計情境中的溝通行為與溝通感知,發展一設計溝通模型。
模型建構的方法,使用一般社會科學建構模型的方法,分為開發,擴展,與綜合三個階段。(Figure 3)
開發階段:透過對兩個設計情境個案的歷史資料,小團體溝通文獻,與設計文獻的分析,發展出初步的模型。
研究方法:內容分析
個案抽樣:個案歷史文件,因為設計時間通常很長,透過文件可以取得多元的設計情境資料。十個月的家屋設計,四年的專家系統設計。
資料類型:觀察者與參與者的書寫與口述回顧紀錄,
資料來源:出版或未出版的專案文件。
資料分析:(1)發現(設計)事件順序–sequence,(2)溝通角色–who,(3)溝通內容–what,(4)如何溝通–how。
分析結果:整合相關文獻所提供的行為模式(pattern),將這些設計的溝通模式概念化,描述出初步的模型。
擴展階段:透過實地探究設計工作的情境,擴展初步模型,以能成為更一般化的設計溝通模型。
研究方法:實地研究。
個案抽樣:大型企業的電訊網路架構與管理系統設計。
資料類型:非結構訪談,參與觀察,社會計量調查,文件收集分析,重大事件訪談。
資料來源:設計參與人士(訪談觀察),企業中其他人士(訪談觀察),技術文件,會議記錄,投影片,備忘錄。
資料分析:(1)溝通角色–who,(2)溝通內容–what,(3)如何溝通–how。設計階段、角色、基調透過初步模型的架構分析。
分析結果:擴展初步模型;發現設計參與人士如何象徵性地建構其設計溝通世界。
綜合階段:整合發展階段與擴展階段的結果,以建立更一般化的描述模型
使用此研究方法的原因
some translation concepts
situation: 情境/ 環境/ 狀況
communication: 溝通/ 傳播
process: 過程/ 程序
model: 模型/ 模式
pattern: 模式
phase: 階段
role: 角色
theme: 基調/ 主題
participant: 相關人士/ 參與者
group: 團體
intergroup: 團體間
intragroup: 團體內
triangulation; 三角檢核法/ 三角交叉檢核法/ 三角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