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 Durkheim & Mauss (1967)

Citation - Durkheim, E., & Mauss, M. (1967).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R. Needham, Trans.).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Publishers.

Keyword - classification, folksonomy

此文探討歸類活動的文化表現與起源(The essay deals with te origins and cultural expressions of categories)(Rodney Needham, 1963)

如果人通過組合知覺意象、詞彙和概念來對世界進行分類,那麼,對於涂爾幹和莫斯來說,這是同滿足三者的一個社會集體性的文化表述;至於人們作為社會成員將共享道德集體(集體意識),同時也共享同一分類體系。簡而言之,作為集體思想的的分支,分類表達出特定的經由其精細編製的社會。 (Durkheim & Mauss, 1970:85,66)

社會類別典範:

為了揭示涂爾幹與莫斯得出者一結論的原由,必須設定社會或文化是穿越時間的有序、一體和和諧的人類空間。這一秩序由分類體系加以維繫和標明,往往透過語言形式象徵性地存在;並在社會中被模仿。每個社會都提出特定的秩序模式,反映出那些規約並安排設會生活的原則。如果認為存在特定的類別,是因為社會存在這些類別(例如家庭、宗族和身份共同體)。如果社會按照空間和時間劃分,那是因為社會存在這些劃分(例如住所、年度節慶、同齡人)。如果社會針對一定的關係和一定的力量化分成某些部份,那也是因為社會中固有這些關係和力量(例如等級、因果、權力和權威)。對於涂爾幹和莫斯來說,社會就是邏輯分類的一個基本典範,並且這一分類體系(例如科學)正逐漸從社會現實、社會功能和社會需要中分離出來。 (Rapport & Overing, 2005)

社會分類對社會的穩固作用:

社會成員共同分享同一個分類體系會給社會抬來穩定,即使部份成員採用體系中不同的分類。社會中的成員將逐漸採用相似的分類體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表達和行動。人的思維的形成,在經歷過一個分類體系的社會化過程後,看起來是由集體支配的,一個社會意味著主要採用某種預設,只要可能,將會一勞永逸地對世上的人和事進行劃分和聯繫。 (Rapport & Overing, 2005)


…通常認為分類體系本質上仍舊是社會性的,具有邏輯性且不自相矛盾,在任何特定的時空範圍內都有自身的特點且成為人們的共識,成為社會團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個體認知曷極體行動之間架構起橋樑。 (Rapport & Overing, 2005)

社會分賴體系對個人認知的控制:

Benjamin Lee Whorf (1956)「提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關鍵所在,因為不同語言各自的分類結構在決定操持該語言的人的講話方式的同時,也定了旗桿知和思考的方式。如果人是透過詞語表和句法結構來認識和定製世界中的對象的話,那麼不同語言就會以不同方式將原本連續一體的現實世界化分成相互分割的類別,事物及其之間的聯繫(對象、人、事件)將使不同語言的使用者生活在認知與經驗世界中。人的思維是通過語言分類進行的,且不會超越語言分類,因此他們(對自己和環境)的理解由語法規約,分類體系就此限定了知識。」

分類與不分類的模糊變動:

Victor Turner (1982a) 「分類和不分類之間這種認知性與社會性擺動是人類生活中一項永恆的動態。人在固有結構和反結構之間擺動,在分類和一體統一之間擺動,但人類文化應該被視為同時包含了這兩個部份。」

Note

Metadata

file link - Google Schloar, X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