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A 的目的為了改善、評估或重新設計特定資訊系統; CWA 定義的資訊系統是廣義的社會性技術資訊系統,而非狹義的電腦式資訊系統;雖然CWA的許多應用都與電腦資訊系統開發有關。因此CWA 使用一個明確的系統模型,以表達出對現有資訊系統的分析與建議。
對行為研究而言,行為研究的目的並不在於評估、改善或重新設計資訊系統。但是行為研究需要客觀化的描述現實生活世界中的資訊行為,透過對行為作出有效且可信的描繪工作,得以對資訊行為作出進一步有意義的分析。因為此一目的,行為研究需要能夠有效且可信的描繪出資訊行為,而對資訊行為作出系統化的描述是一種可行的取向。此一系統化描述操作化定義真實生活世界的行為,並找出這些定義概念間的邏輯性關係,同時透過科學方法證實此一邏輯關係在經驗世界的客觀有效性。
此一行為研究的科學方法屬於描述性科學的典範。描述性科學的典範依賴著研究工具的有效性(需要引證)。而 CWA 此一分析工具在實用上建立起的有效性,較之於其他分析架構,是一有力的特點。
從以下資料可以得到典型索引編製活動與其工作處境基本元素的區分:
在目前進行編碼分析的資料中,只有包含第二類。因此必須加以擴充。
許多索引編製工作都是由一人完成,因此在編製活動上較難發現溝通的部分。但是在較高的抽象層次行為,如決定索引標準規範;或是較整體的行為,如編輯工作;會出現與其他編輯工作成員進行溝通的工作。
活動分析需要分解工作領域中的活動元素,這種分解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是分解成為不同的原型工作處境(prototypical work situation),這種方式適合可以透過時間或地點區分的工作領域類型。另一種是分解成為不同的原型工作功能(prototyping work functions),這種方式適合不易以時間地點界定不同活動的工作領域類型。
索引編製工作對整體編輯工作來說,是一prototypical work situation 索引編製工作內部本身,是prototyping work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