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龍== [[:名家]] ===白馬論=== * 劉福增(2002:42)認為,公孫龍是在兩種不同解釋歧義(ambiguity)的庇護下進行「白馬非馬」的辦論:「白馬不是馬」與「白馬不等於馬」。而公孫龍在此辯論的立場是「白馬不等於馬」 * 羅素 摹狀詞理論 * 蒯因 概念存有論 ===指物論=== 本文的主只是「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 劉福增(2002:81)認為比較適當的解釋是「物莫不是有稱指的,而稱指是沒有稱指的」和「物莫不是可以稱指的, 而稱指是不可以稱指的」兩種。 * [[:people:ludwig_wittgenstein|維根斯坦]]:「語言的界限也就是世界的界限」 ====定義==== * 物: ** 常識上「天地萬物」的「物」(劉福增,2002:80) * 指: ** 稱指。涉及的項目很多,主要的譬如如稱指的東西,對象或象目(object of reference, referent) ,稱指做行(act of reference), 稱指詞(組)(referring expressions), 稱指關係(reference relation), 稱指者(subject of reference)等等。(劉福增,2002:80) ====各家解釋==== 劉福增(2002)認為此篇不同學者有許多不同的解釋。這是因為: > 這除了傳統華文哲學著作的歧義多和含混大的理由外,至少有三個特別的理由。一、 (指物論〉全篇都抽象的,一般性的講,沒有舉半個具體的例子。這與〈白馬論〉裡只講例子,沒有說出一般原理剛好相反。由於沒有舉例,我們無法經由例子,抓住最好的解釋。 二、「指」或「稱指」涉及的項目及其間的可能關係很多,由於〈指物論〉講的話不多,這樣,到底講到稱指的哪些項目,哪些關係,我們很難決定。從今天的語言哲學來看,我們也知道,稱指問題非常複雜。三,只就「物莫非指,而指非指」這句話來說,就講到稱指的稱指,即今天語言哲學所謂的後視語言(metalanguage)的問題。一個稱指的稱指或後視語言問題,如果沒有看到有這種問題,是很容易混淆的。 (劉福增,2002:79-80) ====辯論==== 劉福增(2002:93)認為:「在〈指物論〉論辯進行中,公孫龍並沒有主動正面去辯護他的物指命題和指非指命題。他所做的只在對反考慮提出的質疑,提出解釋和辯護。對公孫龍的這兩個問題和觀點,反考慮首先提出的質疑是: (i)雖然天下有物,但沒有稱指。 (ii)不可以用天下沒有的稱指去呈現,即去稱指天下有的物。 (iii)天下有許多沒有稱指的物,不可以說凡物都有稱指。 ===堅白論=== 徐復觀(1966): ((徐復觀。(1966)。先秦名學與名家。在《公孫龍子講疏》。頁9)) > 例如公孫龍的離堅白,乃是從「堅」 是一名,「白」又是一名; 因而推論堅為一實, 白又另為一實; 堅與白, 雖由與石或其他物結合而為人所拊所見; 但未與石或其他物相結合時, 堅與自仍潛伏(藏)於客觀世界(天下)之中而為各自獨立之存在。 劉福增(2002:152) * 「同時感知」堅、白、石三者, 也就是能否同時有堅感、白感和石頭三者, 簡稱感三; 還是只能同時感知堅、石或白、石, 也就是同時有堅感和石頭或白感二者, 簡稱感二。 * 公孫龍主要的主張是感二或象二 ===名實論=== ==References== * 劉福增(2002)。公孫龍子新論。台北:文津。 * 徐復觀(1966)。公孫龍子講疏。 ==Meta== {{backlinks>.}} {{tag>philosopher}}